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非比寻常。
这是一个充满改革色彩的时代。
这个时代,内蒙古国企已置身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大潮。
这个时代,一场抢夺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改革创新“擂台赛”已然启幕。
从国内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产业转型进入繁盛期,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圈内,诸多省区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国际看,欧盟已投资数千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美国提高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构建“美国未来”,英国着眼低碳经济重塑“先行工业化大国”形象……
人们清楚,这样的变革与转型,是世界经济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的信号,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企业力量、地区力量、国家力量对比,全球经济版图也将因此改写。
这样的变革与转型,让内蒙古国企与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内蒙古国企怎么办?
“身处这样的时代,内蒙古国企唯改革创新才能转变发展方式,唯转方式才能突破瓶颈重获新生。”多年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内蒙古高级统计师张晶说。
改革,就是涅槃重生。
“能否重获新生,首先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付东梅说。
而机遇就在眼前:
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微刺激”政策,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我区国企改革创新迎来新的政策春风;
西部大开发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在西部寻找合作伙伴谋求大展宏图,我区国企借助优质资本实现“产业战略联姻”的时机已成熟;
中原崛起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区国企的清洁能源产品全面打入环渤海地区乃至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
……
经济发展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
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永远是智者的抉择。
在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中,就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治区党委提出要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有企业应有所作为。”
而为了实现“有所作为”,内蒙古的选择充满了改革智慧:
坚决防止不敢为、不作为,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链条部署创新链条,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尽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大力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区内国企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深入研究国企面临的各种风险之趋势演变,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遏制效益下滑;
……
——这是推动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的内蒙古宣言。
发展召唤改革,改革才能自强。
为了实现“有所作为”,内蒙古向区内国有企业发出动员令:
“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转型发展!”
改革推动转型,转型昭示未来。
沿着“动员令”确定的国企改革转型路线图,我们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
只要以开拓创新的勇气推进改革、促进转型,内蒙古国企必将再次谱写属于自己的荣光!